动态新闻
动态新闻

010-5909 3666

公司新闻 News

主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

【媒体报道】《人民政协报》 顺势而为 以变应变 为新时代增添新亮色——全国政协委员李明谈远洋集团25年改革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18-12-18

  【编者按】40年前,197812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序幕。四十年沧桑历变,中国创造了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远洋集团,正是党的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和实践者之一。值此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全国政协委员、远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总裁李明先生接受了《人民政协报》记者的专访,畅谈了远洋集团25年的改革发展之路。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人民政协报》用一个整版篇幅刊发了这篇报道。现远洋集团官方全文予以转载。

 

企业人语: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房地产市场全面开放20周年,也是远洋集团成立25周年。当我们回顾远洋的历史,就可以看到,远洋集团的发展历程,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远洋集团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正是源于党领导下中国持续发展的伟大实践,得益于改革开放所创造的繁荣与进步。正因如此,我们感恩时代,感恩改革开放赋予我们的机遇。

——全国政协委员、远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总裁  李明

 

全国政协委员、远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总裁李明在中房协活动上演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四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商贸、金融、文化、旅游等等方面,均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速跨越。

形成这一系列显见变化的强大动力,则是改革开放后一系列政策带来的政经环境的巨变,通过对不适应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的持续变革,最终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中国企业的治理结构、运营方式和管理能力由此焕然一新。

远洋集团,正是这场巨变中的一个缩影。

以改革之力凝聚发展基因

25年前,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房地产公司——中远房地产,在北京东长安街6号的古老红砖楼里诞生。它就是远洋集团的前身。历经25年的发展,远洋集团已经成长为资产规模超2000亿,多元业务协同发展,谋篇布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五大城市群40多座城市,以卓越房地产实业为基础、具有领先投资能力的投融资集团。

回忆这段历史,全国政协委员、远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总裁李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不仅是在做房地产,更是在改造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

远洋集团诞生的1993年,正是改革开放迎来新一轮高潮的年代。作为中央企业中远集团“下海、登陆、上天”多元化战略中的一环,远洋集团有着明显的先发优势和央企背景。但房地产行业早期的调控政策和地方壁垒,却让这家企业体会到创业之初的艰辛。

 

1993612日,远洋集团在北京东长安街6号成立

远洋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变革始于1998年,随着福利分房政策的取消和房地产作为中国经济支柱产业地位的确立,中国的住房制度完成了彻底转身,行业由此重新洗牌,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十年”。虽然此时远洋在行业角力中并无必胜的把握,但的确扼住了企业发展的重要机遇,迈出了“拥抱市场、自我改变”的第一步。

1998年到2002年的三四年间,远洋通过在北京多个“远洋”系列品牌项目渐次开发,在京城初步站稳脚跟。但企业追求平稳发展和持久生存,显然不仅仅是业务上的突破。当自身的计划经济属性与行业快速发展之间存在巨大矛盾的时候,远洋开始主动探求公司治理结构上的突破和创新。

2002年对远洋而言有着标志性的意义。在世纪之交中国加入WTO、国企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远洋把握住政策的重大变化,在治理和运营上双向发力。公司治理上,启动首轮股权多元化变革,引入新股东中化集团,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另一隅的运营方式上,则制定出清晰的发展战略,让企业发展成为一场有逻辑、有方向的战略行走。也是从彼时开始,“顺势而为,以变应变”成为远洋集团重要的发展基因。

李明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远洋没有什么法宝,只是充分理解和执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循着改革开放的路径去发展。可以说,远洋的每一次蜕变,都与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紧密相连。”

当我们回顾和审视远洋集团从2002年到2018年的战略发展过程,就可以充分印证李明所说的这番话:

2003年,中央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走出去”战略;远洋顺势启动新一轮股权多元化改革,成为拥有7家境内外股东的中外合资企业。

2004年,国家“831”政策带来土地市场供给端的深刻变革,由此引发区域性房企的全国化进程;在这一年年底,远洋出走北京,迈向津门,聚焦全国。

2007年,中央在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坚定支持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鼓励内地企业境外上市;远洋同年实现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以红筹身份成功登陆国际资本市场。

 

2007928日远洋集团以红筹身份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2009年,伴随新《保险法》对险资投资不动产业的开闸,中国人寿入股远洋,形成紧密的股权纽带关系,并与随后入股的安邦保险一道,形成远洋集团“双保险”的新股权架构。

2015年,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方式向消费升级的换挡加速;远洋由此启动住宅开发主业之外的商业零售、养老产业、长租公寓、物流配送等新业务,打造相互协同的多元产业格局。

这一系列“高度吻合”的事实,是远洋不断扬弃、不断改变自己、最终脱胎换骨的嬗变过程,从而让自身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环境和经济大势紧密融为一体。正因远洋把握住了每一次国家开放政策带来的历史机遇,没有错过任何一个发展的时间窗口,持续推进企业变革,才在循序渐进中赢得发展的先机。

从这个意义上说,远洋集团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鲜明例证。

依市场需求打造业务格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李明认为,远洋集团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始终牢牢抓住市场、把握民众最关切、最期待的需求和愿望,以此调整自身的业务格局,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以远洋集团的核心主业——住宅开发为例,从早期住房紧缺时代“居者有其屋,到实现升级换代的居者优其屋,民众对居住的需求正逐步从“安居”向“优居转变。这个过程与远洋在住宅开发上的产品结构和产品类型的调整,保持了同步的关联性。

远洋早期开发的住宅,包括北京的远洋天地、远洋山水、远洋一方,亦包括随后的远洋城等产品,呈现出明显的刚需特性和大盘形态,尤其是远洋山水堪称是京西屈指可数的超大盘项目。在取消福利分房后,民众对商品住房的需求呈现井喷的状态,快速提供高质量住宅产品成为满足市场的核心问题。山水系亦发展为远洋满足刚需型用户需求的主流产品。

及至2006年之后,刚需性需求逐步演化为“刚需+改善”的需求结构,“品质改善”类的产品开始占据市场的主流;远洋也顺势调整产品策略,在产品端逐步增加改善型中高端产品的配比。

这一阶段推出的“万和系产品就带有明显的改善特性,北京远洋万和公馆就是其中一例。产品具备更舒适合宜的面积与户型,提供全屋精装修;最为惊艳的是全部楼体呈现字排列的方式,直面宽大的项目绿地,相互之间完全没有遮挡,让用户拥有更好的采光和朝向。放弃一定容积率的结果,是用户居住体验、产品品质和附加值的跃升。

 

远洋集团中高端产品“春秋系代表项目——北京远洋天著春秋

而在2015年推出的高端产品“春秋系的代表作——北京远洋天著春秋,则将建筑与自然、人文的契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远洋天著春秋将典雅的东方建筑哲学与台地园林相结合,让建筑本身与石、水、树、花、青竹绵延一体,依托西山起伏的山峦,共同演绎出宁静与静谧的居住空间。建筑体恰如其分地融入环境,让其成为在自然中和谐生长的枝蔓,成为北京西山整体风貌的一部分。

2013年是房地产行业面临转折的时期,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民众需求呈现愈加多样化的趋势,以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变化着。远洋集团顺应这一趋势,逐步从以开发为主业,向多元协同的产业格局演进,在商业零售、创新办公、养老产业、长租公寓、物流和智能化等领域展开探索。

面对消费需求升级,零售物业深具潜力,但在电商的冲击下,更贴合客户的体验成为制胜之道。在这方面,远洋与太古合作开发的北京颐堤港和成都远洋太古里无疑都具有标杆价值。颐堤港用安静淡定、低调纯粹的方式与构造,融入纷繁的都市生活圈,简约主义时尚文化的布局与装饰令人耳目一新。而在成都,远洋太古里则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情。街、坊、里、巷的川西建筑风貌和千年古刹被完整保留,体现城市历史文明的内涵;但在传统文明掩映之下,却呈现出独具魅力的都市时尚元素,“对话古今”让这个项目成为一座休憩徜徉的舞台和富有诗意的文化现场,由此成为成都市的新地标。

 

成都城市地标项目——远洋太古里

在办公物业领域,远洋开发的高端写字楼,如北京远洋大厦、远洋国际中心等均在业内有着良好口碑。但伴随“创新、创业”时代的来临,新型办公产品正在崛起。远洋携手美国联合办公翘楚WeWork共同开发亚太和中国市场,在上海、北京、深圳、成都等地成功推出多个门店,聚焦京津冀、长三角、深港大湾区,以众创、文化、互联、共享为理念,让中国办公产品品类实现了样式上的升级。

如果说上述产业品类仍是以房地产为骨架的“硬件”业务,客户服务业作为“软件”的属性,更是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新常态下的中国正在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逐步从以出口、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转为以消费拉动增长。中国房地产行业在告别短缺时代后,即将迎来从传统增量开发,向存量运营的方式。相比增量开发而言,客户群体在存量阶段的消费需求,具有更长的时间周期和丰富的需求规模。

远洋依托多年住宅开发形成的客户人群,在客户服务业上的起步显得游刃有余。例如物业服务,在早期这更类似开发商的“售后”工作,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但在新常态之后,却迎来了一波崭新的风口。远洋采取的方式颇有互联网思维,通过重组远洋亿家物业,整合形成了完整的线下网络;而规划创设“亿街区APP”智慧社区平台,则从线上的维度,实现了社区服务向虚拟端的递延。这实质上打造出了一个基于社区居住者的“线上+线下”的复合平台。通过把远洋自身业务、或者是第三方服务业务接入平台,实现了虚拟互联和实体物联。

 

远洋椿萱茂老年公寓·北京青塔店

在客户服务的诸多品类中,养老产业是其中最具时代价值的范畴。中国乃至世界步入老龄化本身已经毋庸置疑,“老”的商机无限,但“养”才是发展的难题。远洋在养老领域的思考,和众多“以养老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的模式不同,而是以“服务”和“运营”为核心,打造在养护服务及运营管理方面的竞争力。远洋养老品牌椿萱茂涉足失智照护领域,在服务等级和设施细节上都需具备极高水准。为此,椿萱茂引入美国著名失智照护专家内奥米的认可疗法(Validation)。在中国养老观念仍需培育的状态下,失智老人这类特殊人群却具有庞大的需求。独特的内生服务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功,远洋选择了内源式专业能力培育,而未来养老产业争夺的核心竞争力恰在于此。

当我们观察处于2018年的远洋集团,已可以一探其业务的情态。以住宅开发主业为核心,多元协同的辅助业务环绕四维,形成了相关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但无论是哪一品类的业务类别,均与新时代下的民众普遍关注的需求,呈现正向相关。

用“建筑健康”勾勒未来图景

2017720日,李明在年度品牌发布会上对媒体表示:“远洋正逐渐将企业聚焦到健康这两个字上,为自己的产品贴上健康的标签,它越来越明显地成为远洋品牌的精神内核。”而远洋集团在一年前确立的品牌新理念,正是这样的四个字:“建筑·健康”。

健康之于远洋,发轫于2015年底的广州远洋天骄项目。该项目引入美国WELL健康建筑标准,首次为远洋住宅产品赋予了健康的标签。3个月后,远洋集团与WELL标准创始公司DELOS签署的协议,随后投入十数个项目,推动WELL标准落地,超过百万平米。

健康的理念应是住宅类建筑产品的基底,如WELL标准的理解,人超过90%的时间是在建筑物中度过的,WELL的内容就包括涉及空气、水、营养、光、健身、舒适、精神七大类的102项标准。而其中最大的意义在于,其他各类绿色健康标准大都是围绕着“建筑体”展开的,而WELL却另辟蹊径,它认为,需要以“人”为核心构建评价体系,从建筑中人的存在方式和健康体验出发制定认证标准。可以说,“人本”正是WELL标准最大的特征,这也正是远洋选取WELL建筑标准的主因。

 

远洋盈创健康产业园内的中国WELL人居实验室

为了探求“建筑·健康”的中国解决方案,远洋在其投资的北京顺义天竺远洋盈创健康产业园,启动打造中国WELL人居实验室(WELL Living Lab),这是继Delos公司与梅奥医学研究中心在美国合作创办WELL人居实验室之后的全球第二家,成为亚洲第一个整合建筑科学、健康科学和行为科学三大科研领域优势资源的科研机构。创办的目的,是依托美国姊妹实验室的成功经验,通过实验和创新技术,以中国的实施环境为媒介,在实验中研究让室内环境改善人体健康与福祉的举措和方法。

现今时代,消费者对于生活的诉求更加趋于健康、绿色、节能、环保。面对新时代社会和民众的更高需求,房地产产品实现换代升级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明确人与建筑之间应该呈现怎样的和谐关系,这需要用具象的理念来表达。

远洋给出的答案,就是“建筑·健康”。

李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读了“建筑•健康”这个词汇。他说,“建筑”是一个动词,意为“构建”;“建筑·健康”的本意,就是通过企业的努力,为民众构建起完整的健康生活体系。

对于以房地产实业为基础、多元业务协同的远洋集团来讲,“健康”不仅仅是住宅上的一个建筑标准,更是附着在远洋集团旗下各战略业务单元上的核心特质,是满足社会渴望、民众需求的最佳落点。

除住宅产品外,远洋在写字楼物业上也颇下功夫,其在北京丰台丽泽商务区项目从规划上就体现共享和绿色的概念,“层层退台”形成的外立结构,不仅让上下维度的空间实现延展,更在超高层建筑上打造出绿意盎然的坡面,形成内外环境交互的空间。新业务的实践过程中,远洋在海南三亚建立起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共享农庄,探索“美丽乡村”的更多实现形式。及至远洋资本的投资业务,也指向“大健康”方向,包括新能源汽车、海绵城市、污水处理等诸多内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远洋集团正在选择做健康事业的“先行者”,希望通过对社会更有价值的方式,整合远洋上下游的多元产业链条,实现新阶段的战略发力,探寻广阔的大有可为的蓝海空间,为新时代增添一抹动人的亮色。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