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动态新闻

010-5909 3666

公司新闻 News

主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

后人口红利时代的建筑劳务市场

发布时间:2014-06-21

2011年,安联集团出炉了最新一期《人口结构变化报告》,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的退休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约为19∶100,而到2030年这个比例会攀升至40∶100,到2050年则会高达64∶100。
 
自1978年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逐年下降,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到2010年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仅为0.6%,相比1990年到2000年减少了一半,按照中国社会60岁的退休年龄计算, 2013年劳动力拐点将会凸显,15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随后开始进入退休潮。根据预测,即便“独生子女”政策放松或取消也难改劳动力短缺趋势,这一报告本身的目的主要是提示大家,全球进入人口老龄化,需要建立一个可持续性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提示我们:中国的人口红利年代将要一去不复返了。
 
建筑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劳动力市场的趋势性变化对建筑市场甚或对行业的发展都将带来长远的影响。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劳动力成本将持续上升,同时将带动工程承包成本的持续变动,使得人工成本在项目承包决策中的比重增加。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成为必然,主要受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随着独生子女一代逐渐成为务工队伍的主力,务工人员总体数量在下降,另外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崛起,原来的劳务输出大省自身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在增加,务工人员对务工地及务工行业的可选择性增加,使得劳动力的流动发生变化,由原来的集中向一线城市、沿海地区流动变为流动分散,供需矛盾逐步显现,劳动力短缺、人员务工短时化成为普遍现象;另外,随着国家对务工人员权益保护的重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完善,以及国家对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视,社会保障及劳动者权益保护会逐步改善,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同时也就使得劳动力成本增加成为必然;其次,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时代,自然形成一种竞争,从一个侧面在推动劳动力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反之,当供需矛盾转向时,必然导致竞争性降低,为了弥补数量上的不足,原本不具备从业素质的人员必然进入劳务市场进行补充,造成劳务队伍专业素质在一定期间内一定程度的降低,而这又与社会进步、对产品品质要求逐步提高的社会需求相矛盾,作为企业来讲,所承担的压力及风险必然增加。
 
在行业发展方向上,劳动力短缺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对建筑施工行业发展最直接的影响,首先将是推动建筑科技的快速进步及推广应用,企业为了降低施工成本,需要尽量降低对工人的依赖程度,在改进施工技术及施工方法、采用更先进高效的工程机械设备等方面加大投入,在不增加劳动力的情况下通过科技进步来提高生产效率,比如尽量采用工厂预制化构配件及材料,采用新式模板及支撑体系、采用更加先进高效的加工设备及施工机具等等;另外一方面,建筑工人将逐步走向职业化、专业班组化,随着建筑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对建筑产品品质要求的逐步提升,高素质的建筑工人、高素质的专业班组将更加受市场青睐,从而引导建筑工人逐步走向职业化发展道路,这也对企业如何对工人进行培训、如何建立职业化的工人队伍、如何改进现有的分包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课题。当然,这一变化是持续而缓慢的,在后人口红利时代,建筑承包企业一定时期内仍将面对劳动力短缺、工人专业素质存在一定程度下降、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人员务工短时化、管理难度增加等一系列困难。
go to top